茶道与释教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明的两大代表,自发生伊始便彼此依存,彼此影响。在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——唐代,茶道和释教文明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,茶饮也成为了当时社会地位的象征之一。
在唐代,茶道的兴起与僧人密不可分。和尚们在修行过程中需要喝茶,
在四川雅安的蒙顶山上,有一棵被誉为“仙茶”的茶树,它的传说与茶道和释教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。据传,这棵茶树是西汉时期的名山——蒙山茶文化的鼻祖吴理真所种植。虽然吴理真并非真实的茶僧,但他与释教有着二者的联系,一是他曾在宋代被封为“甘露普惠妙济大师”,并被封为御茶园的产地;二是他在蒙顶山上最大的寺庙——天盖寺内,供奉着“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”的法象,所以后人称他为“甘露大师”。
吴理真在蒙顶山上发现野生茶叶的功用,开始种植茶树,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修行伴侣。他认为茶叶可以清心机、解疲乏,在冷寂的冬夜,一碗幽香温暖的热茶,不仅温暖了禅者的身心,更是一种对于心灵的安慰。
从五代时的《茶谱》记载来看,当时人们已能知道茶的功用被异化、神化了,而茶祖吴理真并不是在强调茶叶的功用,而是强调茶的精神内涵。他认为茶是一种解救众生、脱离苦海的力量,茶道是一种仪式感,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茶的精神内涵,感受到茶所传达的禅意。
因此,四川雅安的茶文化和茶禅文明,既体现了释教文明和茶道的融合,又体现了茶作为一种精神符号,对于心灵的慰藉和启发。